毫无疑问,农村的主产业是农业,不外乎种植与养殖。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,不符合长远战略规划。围绕农业做文章,是农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。那么,在执行层面,如何提升农业产值,让农产品更好地变现,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,如下:
第一,解决农副产品上市的合法性问题;初加工类农产品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、质检和检验检疫等不能进入市场流通,养殖类产品的销售被牢牢控制在中间商的手中,地里种的蔬菜瓜果只能卖原材料,诸如干豆角、萝卜干之类的产品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上市。究其原因,在经济产出很低的情况下,申请办理有关证件的成本相比较高。为什么不以每个乡镇为单位,建立一个农业孵化中心,共用一个法人身份,共用一张证,以格子铺的运营方式提供给有创业想法的农户,合理降低加工型农业企业的投入成本。
第二,农产品提质,土壤与水源需要得到净化,化肥与饲料需要得到改良。近些年,提的很多的一个概念叫生态。真正到乡下收购生态农副产品,却很难。为什么呢?我们的水源和土壤长期在农药的侵害下,受到了严重的污染。抛开水质与土壤的好坏去谈生态农业,是空中楼阁,是天方夜谭。生怪病的人越来越多,生态环保的农副产品必定存在很大的需求。但是,我们的农村已经很难种出三四十年前的高质量农副产品了。水稻田里一年4-6批农药,自家吃的蔬菜园里很大一部分会用农达与除草剂除草。这部分农药一方面浸入土壤中,一部分流入沟渠,最终还是会被动植物吸收。农业科技的发展,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毒性是首当其冲的研究方向。至于化肥的使用,过滤其中的重金属,就无伤大雅。饲料的使用,则需要禁止激素与合成添加剂的使用。
农产品是各类食品的原材料,没有优质的农产品,就不会有高品质的食物。病从口入,把吃得健康纳入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,是从根本上去防止社会返贫的问题。(调研/采写 益阳市泉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)